近年来,珠海市司法局以人民调解为主线,在加强区域合作、统筹整合资源、完善网络布局、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创新实践具有时代特征、区位特点、珠海特色的“枫桥经验”,多项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至今,珠海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47867宗,调解成功47508宗,调解成功率99.25%(含合作区);近5年来,全市共有4个人民调解组织、集体获得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等称号,9人获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调解专项活动表现先进个人。
突出资源整合,构建调解工作新格局
珠海市司法局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协同,推动成立国内首家跨区域大调解协会——珠海市调解协会,跨区域整合各类调解资源,促进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与此同时,该局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港澳籍调解员在珠海市调解协会备案管理的规定》,创新探索对港澳籍调解员进行规范化管理,发出国内首批珠海、合作区调解员电子证照,加强电子证照跨地区、跨部门互通互认互用探索。
该局还创新研发“珠海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积极打通部门调解壁垒,科技赋能大调解工作,开展案件信息监测分析,为“平安+”指数、社会治理工作提供实时决策依据,平台获评2022年珠海市域社会治理“智治支撑”优秀创新项目。
突出服务供给,对接港澳调解新需求
近年来,珠海市司法局积极培育涉外涉港澳纠纷调解服务团队,推动成立国内首家工程争议国际调解中心、全国首个地市级涉港澳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加强“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珠澳家事调解服务交流中心”“金融纠纷横琴(粤澳)调解中心”等调解组织建设,促进调解工作区域化、规范化、法治化发展。
通过联动“珠澳家事调解服务交流中心”等涉港澳调解资源,该局在拱北街道茂盛社区、港昌社区设立珠港澳(涉外)家事调解社区服务站,将涉外涉港澳调解服务延伸至基层。
目前,该局通过“珠海智慧司法”小程序与“珠海矛盾纠纷多元平台”对接,实现当事人线上申请调解、线上参加调解、线上签署协议书,线上送达调解文书等,打通调解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突出队伍建设,健全人民调解新体系
截至目前,全市(含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共有调解组织535个,其中人民调解委员会427个、人民调解工作室108个。
珠海市司法局在医疗、婚姻家庭、劳动、金融、道路交通、物业、知识产权等多领域建立了一批各具特色的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其中,珠海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连续12年调解协议履行率达100%。
此外,全市共推出个人品牌调解工作室14家,涌现出郭青文等一批“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和一批“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
该局通过举办2023年“法先锋”珠中江阳茂琴澳七地调解行业系列培训班和第一届“法先锋”杯琴珠澳三地调解员职业技能大赛,提升调解员队伍能力素质,打造涉外调解法治人才“蓄水池”。
突出联动联调,完善多元解纷新机制
珠海市司法局与珠海市中院共建市行政争议协调化解中心,发挥府院联动机制,积极探索行政纠纷化解“珠海模式”,突出多元共治,加强与卫生健康、公安、信访等部门联调联动,畅通调解渠道。其中,珠海市医调委与卫健、信访、基层法院等积极建立联动联调工作机制,有效化解大量医患矛盾纠纷。
目前,该局已成立以市领导为组长、市政府各部门分管局领导为成员的珠海市行政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对能够适用调解方式解决的行政复议案件,按照调解优先的原则依法做好调解工作,行政调解在大调解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
同时,该局与中山市司法局协同联动,共同成立跨区域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室,就双方调解纠纷、调解组织、调解培训等开展互学互鉴,共同提升跨区域纠纷调处能力与水平。 (来源: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