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司法所助推基层法治建设,让法治成为发展的内生动力。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红旗司法所深耕基层法治建设,通过“强化领导干部学法、全面合法性审查、细化解纷机制、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四项举措,厚植法治根基,铺展红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实施“头雁领航”工程,带头学法压实责任
建立长效机制,制定《2025年度红旗镇政府领导干部学法方案》,镇政府每季度至少举办学法会议1次,今年已围绕政府协议审查与纠纷解决、行政执法程序等开展学习,学法更加常态化。
明确学法范围,根据各部门学法需求确定学法课题,制定计划清单将学法任务落实到每季度,内容涵盖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等“必修课”,以及土地征收、信息公开、国有资产管理等“专业课”,学法更具精准性。
创新领学方式,推行职能部门领学责任制,原则上由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领学。负责领学的职能部门先行组织部门内全体工作人员学习研讨,研究提出工作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并形成解决对策,切实推动职能部门从“被动学法”向“主动研法”转变,从“听讲者”向“输出者”转变,真正实现以学促干强质效,学用结合强本领。
严格“全面审查”机制,筑牢依法决策屏障
以法治助力农文旅融合新业态,为红旗糖厂、三板水乡文创园等项目提供法律支持,从项目谋划、落地、推进到投产,全链条拧紧合法性审查“安全阀”,推动构建起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有机融合、联动共振的红旗特色水乡示范带。
以法治提升“三资”管理成效,为农村集体“三资”清理中的疑难问题提供法律指导,有效推动红旗镇150个“三资”监管突出问题全部完成整改,释放乡村治理新动能。
以法治激活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动力,推进小林村、广益村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落地见效,盘活闲置低效工业用地,审查相关合同15件次,从源头上把控决策风险,避免纠纷隐患,现广益厂房已成功签约,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近180万元。
联动“内脑+外脑”资源,妥善解纠纷促发展
优化行政争议处置流程,起草《珠海市金湾区红旗镇行政应诉工作规定》,明确负责人出庭应诉、委托代理、行政行为自我纠正等规定,要求职能部门收到应诉材料后及时报告,并派专人全程跟进办理案件,在委托外聘律师办理案件的情况下,不得“一托了事”,压紧压实部门主体责任,确保应诉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有人落实。
形成“内外联动”争议处置格局,一般纠纷由司法所自行代理,疑难复杂纠纷则与政府法律顾问共同研判处置。
汇聚“内脑+外脑”办案合力,通过第三人之诉成功解决案涉当事人虚构债权违法侵占土地的历史纠纷,为政府挽回经济损失约3000万元。
推动争议实质性化解,处置行政争议过程中坚持调解和解优先原则,引导职能部门主动与当事人沟通释法。
2024年以来新增行政复议案件4宗,其中1宗审理结果为维持,3宗经调解申请人均主动撤回复议申请,调解和解结案率达75%;无新增行政诉讼案件,败诉率为零,实现行政诉讼增案量、败诉率双下降。
提升“速度+温度”效能,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
构建快速解纷机制,通过涉企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司法确认”的处置方式,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减轻企业诉讼负担,全力护航企业平稳健康发展,让企业切实感受到高效的“调解速度”与贴心的“法治温度”。
培育企业调解队伍,在条件成熟的民营企业培育调解工作队伍,已成立3个企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将调解触角往产业一线延伸、往企业车间下沉。2024年以来,办理合同纠纷、劳动争议、生产经营等涉企矛盾纠纷703件。
创新推进“企业法律明白人”星火工程,培育全市首批“企业法律明白人”队伍共11人,参与法治宣传活动20余次,化解涉企矛盾纠纷15起。
(来源:市司法局公众号)